# AI與加密貨幣行業的分層發展對比近期有觀點認爲以太坊的Rollup中心化策略似乎失敗了,並對L1-L2-L3的層級結構表示不滿。然而,有趣的是,過去一年AI領域的發展也經歷了類似的L1-L2-L3快速演變。對比這兩個行業的發展路徑,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差異。在AI領域,每一層的發展都在解決上一層無法解決的核心問題。L1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解決了基礎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但在邏輯推理和數學計算方面存在明顯短板。L2的推理模型專門針對這些短板進行攻克,如某些模型能夠解決復雜數學問題和進行代碼調試,有效彌補了LLMs的認知盲區。在此基礎上,L3的AI代理自然而然地整合了前兩層的能力,使AI從被動回答轉變爲主動執行,能夠自主規劃任務、調用工具並處理復雜工作流程。這種分層發展呈現出明顯的"能力遞進"特徵:L1奠定基礎,L2彌補短板,L3進行整合。每一層都在前一層的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用戶能夠明顯感受到AI變得更加智能和實用。相比之下,加密貨幣行業的分層邏輯似乎是在爲前一層的問題打補丁,卻不幸帶來了新的更大問題。例如,爲了解決L1公鏈的性能不足,業界提出了L2擴容方案。然而,在經歷了一波L2基礎設施熱潮後,雖然Gas費用降低了,TPS有所提升,但流動性卻變得分散,生態應用仍然匱乏。這導致過多的L2基礎設施反而成爲了一個新問題。爲了應對這一情況,行業開始開發L3垂直應用鏈,但這些應用鏈往往各自爲政,無法享受通用鏈的生態協同效應,反而使用戶體驗變得更加碎片化。這種分層發展更像是一種"問題轉移":L1存在瓶頸,L2提供補丁,L3則導致混亂和分散。每一層似乎只是將問題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給人一種所有解決方案都圍繞"發幣"這一目的展開的印象。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可能在於:AI分層是由技術競爭驅動的,各大公司都在競相提升模型能力;而加密貨幣分層似乎更多地被代幣經濟學所束縛,每個L2項目的核心KPI往往是TVL(總鎖倉量)和代幣價格。簡而言之,一個行業在致力於解決技術難題,另一個則更像是在包裝金融產品。對於這兩種發展路徑孰是孰非,可能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取決於每個人的觀點和立場。這種抽象的類比雖然不是絕對的,但通過對比這兩個行業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思考。
AI與加密貨幣行業的分層發展對比:能力遞進vs問題轉移
AI與加密貨幣行業的分層發展對比
近期有觀點認爲以太坊的Rollup中心化策略似乎失敗了,並對L1-L2-L3的層級結構表示不滿。然而,有趣的是,過去一年AI領域的發展也經歷了類似的L1-L2-L3快速演變。對比這兩個行業的發展路徑,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差異。
在AI領域,每一層的發展都在解決上一層無法解決的核心問題。L1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解決了基礎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但在邏輯推理和數學計算方面存在明顯短板。L2的推理模型專門針對這些短板進行攻克,如某些模型能夠解決復雜數學問題和進行代碼調試,有效彌補了LLMs的認知盲區。在此基礎上,L3的AI代理自然而然地整合了前兩層的能力,使AI從被動回答轉變爲主動執行,能夠自主規劃任務、調用工具並處理復雜工作流程。
這種分層發展呈現出明顯的"能力遞進"特徵:L1奠定基礎,L2彌補短板,L3進行整合。每一層都在前一層的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用戶能夠明顯感受到AI變得更加智能和實用。
相比之下,加密貨幣行業的分層邏輯似乎是在爲前一層的問題打補丁,卻不幸帶來了新的更大問題。例如,爲了解決L1公鏈的性能不足,業界提出了L2擴容方案。然而,在經歷了一波L2基礎設施熱潮後,雖然Gas費用降低了,TPS有所提升,但流動性卻變得分散,生態應用仍然匱乏。這導致過多的L2基礎設施反而成爲了一個新問題。爲了應對這一情況,行業開始開發L3垂直應用鏈,但這些應用鏈往往各自爲政,無法享受通用鏈的生態協同效應,反而使用戶體驗變得更加碎片化。
這種分層發展更像是一種"問題轉移":L1存在瓶頸,L2提供補丁,L3則導致混亂和分散。每一層似乎只是將問題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給人一種所有解決方案都圍繞"發幣"這一目的展開的印象。
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可能在於:AI分層是由技術競爭驅動的,各大公司都在競相提升模型能力;而加密貨幣分層似乎更多地被代幣經濟學所束縛,每個L2項目的核心KPI往往是TVL(總鎖倉量)和代幣價格。
簡而言之,一個行業在致力於解決技術難題,另一個則更像是在包裝金融產品。對於這兩種發展路徑孰是孰非,可能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取決於每個人的觀點和立場。
這種抽象的類比雖然不是絕對的,但通過對比這兩個行業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