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量化基金到鏈上資產管理:一位經濟學家的Web3轉型之路今天我們邀請到了Zeuspace量化基金創始人、某交易所合夥人兼首席經濟學家Andy博士,圍繞他從量化基金到鏈上資產管理的職業轉變展開深度對話。Andy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布裏斯托大學,獲得牛津博士後學位。他本科到博士後期間深耕計量經濟學量化方向,博士主攻"交易成本理論"。碩士期間在牛津讀雙碩士,其中人工智能方向讓他對"AI+金融"產生濃厚興趣。學術生涯結束後,Andy在倫敦金融城的投行和對沖基金工作近8年,2018年到香港全職創業。與加密貨幣的緣分始於2016年的一次學術會議。當時有人向Andy推薦了中本聰的比特幣論文,這徹底顛覆了他對傳統經濟學的認知。作爲研究交易成本與貨幣理論的學者,這種衝擊讓Andy堅定了進入Web3領域的決心。目前他運營兩家機構:一家英國的交易所業務和一家香港的量化交易平台。Andy認爲,Web3的本質就是要顛覆傳統經濟模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互聯網過去也在降低成本,但Web3更進一步,尤其是在"制度成本"層面 - 無論是法律、合規、政策,還是治理機制的成本,都有望顯著降低。不過這個過程會極其漫長,因爲它涉及傳統與未來的衝突,制度進化需要時間。從傳統量化到Web3創業,Andy發現學術研究、投行實踐和創業三者高度相關。起初他希望能兼顧三方,用學術模型支撐投行,用投行資源反哺加密研究,再將新發現轉化爲學術成果。但隨着業務規模擴大,他意識到決策者必須全身心投入,很難兼顧其他。最終Andy選擇了創業,因爲他認爲自己有企業家精神,敢於承擔風險。談到風險管理,Andy表示主要考慮兩點:一是"生存問題" - 控制底線風險;二是"增量問題" - 如何更好地生存,創造現金流,讓收益更均衡,抵御黑天鵝或灰犀牛風險。他認爲在當前高度動態、非線性的市場環境中,中長期趨勢預測極其困難。經濟學本質是社會科學,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研究人的行爲本身就很難,這對量化研究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在談到自己運營的兩家機構時,Andy表示它們一個代表"傳統",一個代表"未來",正在逐步整合。英國的那家是老牌流動性提供商,主要爲客戶提供黃金期貨、大宗商品、外匯交易服務,目前正在轉型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香港的Zeuspace則專注量化交易,做了8年資產管理,客戶以家族辦公室和機構爲主。從戰略角度,Andy正在推動兩家機構的深度轉型與捆綁。香港這邊的量化交易專注純加密貨幣領域,而英國的交易所則利用牌照優勢,逐步接入加密業務。未來將主要在兩方面融合:一是推出理財產品,爲客戶提供更多資管產品;二是支持真實資產(RWA)發行,爲RWA或代幣化項目提供發行服務。對於普通人如何參與Web3,Andy建議可以從主流媒體的Web3報告入手,廣泛了解後找方向深入。他認爲RWA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剛過"概念探索期",正處於"基礎設施建設期" - 確權協議、合規框架等還在搭建中,尤其新興市場缺乏標準,仍在摸索階段。在談到創業經歷時,Andy表示不後悔。他認爲這個行業淘汰率很高,能活下來靠的是"不忘初心,堅持長期主義"。創業最核心的是讓人認清自己:打碎自尊心,學會謙卑、誠信,"脫下孔乙己的長衫"。他強調,別把平台優勢當個人能力,創業需要踏實肯幹,更要持續學習。最後,Andy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洞察:堅持第一性原理,信數學和物理,別迷信經濟學。他認爲95%的經濟學模型基於站不住腳的假設,人的行爲難以預測,模型很容易失效。
從量化基金到鏈上資產管理:深度對話Web3創業者Andy博士
從量化基金到鏈上資產管理:一位經濟學家的Web3轉型之路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Zeuspace量化基金創始人、某交易所合夥人兼首席經濟學家Andy博士,圍繞他從量化基金到鏈上資產管理的職業轉變展開深度對話。
Andy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布裏斯托大學,獲得牛津博士後學位。他本科到博士後期間深耕計量經濟學量化方向,博士主攻"交易成本理論"。碩士期間在牛津讀雙碩士,其中人工智能方向讓他對"AI+金融"產生濃厚興趣。學術生涯結束後,Andy在倫敦金融城的投行和對沖基金工作近8年,2018年到香港全職創業。
與加密貨幣的緣分始於2016年的一次學術會議。當時有人向Andy推薦了中本聰的比特幣論文,這徹底顛覆了他對傳統經濟學的認知。作爲研究交易成本與貨幣理論的學者,這種衝擊讓Andy堅定了進入Web3領域的決心。目前他運營兩家機構:一家英國的交易所業務和一家香港的量化交易平台。
Andy認爲,Web3的本質就是要顛覆傳統經濟模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互聯網過去也在降低成本,但Web3更進一步,尤其是在"制度成本"層面 - 無論是法律、合規、政策,還是治理機制的成本,都有望顯著降低。不過這個過程會極其漫長,因爲它涉及傳統與未來的衝突,制度進化需要時間。
從傳統量化到Web3創業,Andy發現學術研究、投行實踐和創業三者高度相關。起初他希望能兼顧三方,用學術模型支撐投行,用投行資源反哺加密研究,再將新發現轉化爲學術成果。但隨着業務規模擴大,他意識到決策者必須全身心投入,很難兼顧其他。最終Andy選擇了創業,因爲他認爲自己有企業家精神,敢於承擔風險。
談到風險管理,Andy表示主要考慮兩點:一是"生存問題" - 控制底線風險;二是"增量問題" - 如何更好地生存,創造現金流,讓收益更均衡,抵御黑天鵝或灰犀牛風險。他認爲在當前高度動態、非線性的市場環境中,中長期趨勢預測極其困難。經濟學本質是社會科學,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研究人的行爲本身就很難,這對量化研究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在談到自己運營的兩家機構時,Andy表示它們一個代表"傳統",一個代表"未來",正在逐步整合。英國的那家是老牌流動性提供商,主要爲客戶提供黃金期貨、大宗商品、外匯交易服務,目前正在轉型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香港的Zeuspace則專注量化交易,做了8年資產管理,客戶以家族辦公室和機構爲主。
從戰略角度,Andy正在推動兩家機構的深度轉型與捆綁。香港這邊的量化交易專注純加密貨幣領域,而英國的交易所則利用牌照優勢,逐步接入加密業務。未來將主要在兩方面融合:一是推出理財產品,爲客戶提供更多資管產品;二是支持真實資產(RWA)發行,爲RWA或代幣化項目提供發行服務。
對於普通人如何參與Web3,Andy建議可以從主流媒體的Web3報告入手,廣泛了解後找方向深入。他認爲RWA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剛過"概念探索期",正處於"基礎設施建設期" - 確權協議、合規框架等還在搭建中,尤其新興市場缺乏標準,仍在摸索階段。
在談到創業經歷時,Andy表示不後悔。他認爲這個行業淘汰率很高,能活下來靠的是"不忘初心,堅持長期主義"。創業最核心的是讓人認清自己:打碎自尊心,學會謙卑、誠信,"脫下孔乙己的長衫"。他強調,別把平台優勢當個人能力,創業需要踏實肯幹,更要持續學習。
最後,Andy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洞察:堅持第一性原理,信數學和物理,別迷信經濟學。他認爲95%的經濟學模型基於站不住腳的假設,人的行爲難以預測,模型很容易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