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监管沙盒:金融科技发展与风险管控的新平衡
监管沙盒:金融科技创新的试验田
近期,香港证监会宣布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沙盒",这一举措再次引发了业界对"监管沙盒"的关注。
"监管沙盒"概念最初由英国于2015年提出。它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可以小范围测试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监管机构也能探索适合金融创新的监管方式。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纳,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针对加密货币和虚拟金融的监管沙盒。
中国也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除香港外,江西赣州、山东泰州、浙江杭州和广州深圳等城市都进行了相关尝试。其中,赣州和香港的实践最为引人注目。
2017年7月,江西省赣州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启动,这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政府主导的区块链"监管沙盒"。该园区鼓励区块链技术创新和金融应用创新企业入驻,并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园区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香港的做法更接近国际标准。香港证监会计划分两个阶段探索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作情况,以决定是否将其纳入监管范围。这一过程预计至少需要12个月。
然而,国内一些城市打着"监管沙盒"的旗号,实际上更像是传统的产业园区。例如,深圳、青岛和杭州都有类似的尝试,但这些项目往往缺乏政府监管机构的直接参与,难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沙盒"。
真正的"监管沙盒"应该连接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两端,共同探索适合金融科技创新的新政策。物理空间并非核心,关键在于监管创新。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监管沙盒"实践还停留在产业园区层面,对推动监管机制与金融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实际意义有限。虽然不排除这些行业自治组织牵头的产业集聚可能产生有效的自律规范,进而影响监管政策,但从现有区块链产业园区的运营情况来看,这一目标仍然难以实现。
未来,中国在推进"监管沙盒"实践时,需要更多地关注监管创新本身,而不仅仅是产业集聚。只有真正实现监管机构和创新企业的良性互动,才能充分发挥"监管沙盒"的作用,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