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金融监管频繁警示稳定币风险,区块链技术与虚拟货币分道扬镳近期,我国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发布风险提示,呼吁公众警惕打着"稳定币"等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虽然稳定币概念由来已久,但此前主要局限于小众圈子。随着美国"天才法案"通过以及某些大型电商平台计划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消息传出,内地民众开始更多地接触到稳定币乃至其他虚拟货币的概念。在这一背景下,一些自媒体账号摇身一变成为web3"传道者",频繁输出稳定币等虚拟货币相关内容。在传统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新事物往往最具吸引力。然而,虚拟货币领域本就容易滋生不法行为,一些曾在2017年"9.4公告"后被打击的资金盘项目又开始死灰复燃。这自然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警惕。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内地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的态度,不仅仅源于其可能滋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本质的原因是中国内地缺乏虚拟货币的生存土壤。简而言之,内地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不允许发展虚拟货币。## 各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表态### 深圳7月7日,深圳市相关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这一表述并未完全否定稳定币,而是提醒市场存在一些不法机构,打着"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旗号,通过发行各种虚拟货币或资产来吸收资金,诱导炒作,滋生违法犯罪活动。### 浙江省7月14日,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其措辞与深圳略有不同。浙江方面将稳定币等称为"相关概念",暗示这些概念并不符合我国的金融政策。这种表述差异可能与两地在web3创业氛围上的差异有关。### 其他地区苏州、北京、甘肃、重庆、宁夏等地也相继发布了类似的风险提示,针对的都是以稳定币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密集警示,让人不禁想起2017年"9.4公告"或2021年"9.24通知"时期的紧张氛围。## "链圈"与"币圈"的分化自2013年我国央行等部门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国内加密领域就分化出了"链圈"和"币圈"两条发展路径。"链圈"主要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联盟链和公链。这个圈子以技术人员为主,门槛较高,他们往往不太认同纯粹投资或炒作虚拟货币的行为。"币圈"则涵盖了与虚拟货币相关的各种业务,包括投资、发行、交易、兑换等。这个领域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深厚的技术背景就可以参与。2021年9月15日,中国内地明确将币圈业务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严令禁止。这标志着链圈与币圈之争的终结:中国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严禁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唯一的例外是,内地并未明确禁止个人投资虚拟货币及其衍生品,但法律不承认其效力,也不提供保护。## 中国当前缺乏虚拟货币的生存环境理解中国强中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就不难理解"要区块链,不要虚拟币"的政策逻辑。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只是比特币诞生的条件之一,而对公链来说,代币激励机制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石。没有虚拟货币的区块链,就像失去水源的绿洲,难以持续发展。然而,这就是当前的现实。对于真正致力于web3建设的从业者来说,如果无法适应这一环境,或许只能选择出海发展。这种政策导向反映了中国在推进技术创新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也凸显了监管部门对潜在金融风险的警惕。
内地分离链技术与虚拟币 监管密集警示稳定币风险
内地金融监管频繁警示稳定币风险,区块链技术与虚拟货币分道扬镳
近期,我国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发布风险提示,呼吁公众警惕打着"稳定币"等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虽然稳定币概念由来已久,但此前主要局限于小众圈子。随着美国"天才法案"通过以及某些大型电商平台计划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消息传出,内地民众开始更多地接触到稳定币乃至其他虚拟货币的概念。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自媒体账号摇身一变成为web3"传道者",频繁输出稳定币等虚拟货币相关内容。在传统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新事物往往最具吸引力。然而,虚拟货币领域本就容易滋生不法行为,一些曾在2017年"9.4公告"后被打击的资金盘项目又开始死灰复燃。这自然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内地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的态度,不仅仅源于其可能滋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本质的原因是中国内地缺乏虚拟货币的生存土壤。简而言之,内地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不允许发展虚拟货币。
各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表态
深圳
7月7日,深圳市相关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这一表述并未完全否定稳定币,而是提醒市场存在一些不法机构,打着"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旗号,通过发行各种虚拟货币或资产来吸收资金,诱导炒作,滋生违法犯罪活动。
浙江省
7月14日,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其措辞与深圳略有不同。浙江方面将稳定币等称为"相关概念",暗示这些概念并不符合我国的金融政策。这种表述差异可能与两地在web3创业氛围上的差异有关。
其他地区
苏州、北京、甘肃、重庆、宁夏等地也相继发布了类似的风险提示,针对的都是以稳定币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密集警示,让人不禁想起2017年"9.4公告"或2021年"9.24通知"时期的紧张氛围。
"链圈"与"币圈"的分化
自2013年我国央行等部门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国内加密领域就分化出了"链圈"和"币圈"两条发展路径。
"链圈"主要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联盟链和公链。这个圈子以技术人员为主,门槛较高,他们往往不太认同纯粹投资或炒作虚拟货币的行为。
"币圈"则涵盖了与虚拟货币相关的各种业务,包括投资、发行、交易、兑换等。这个领域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深厚的技术背景就可以参与。
2021年9月15日,中国内地明确将币圈业务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严令禁止。这标志着链圈与币圈之争的终结:中国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严禁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唯一的例外是,内地并未明确禁止个人投资虚拟货币及其衍生品,但法律不承认其效力,也不提供保护。
中国当前缺乏虚拟货币的生存环境
理解中国强中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就不难理解"要区块链,不要虚拟币"的政策逻辑。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只是比特币诞生的条件之一,而对公链来说,代币激励机制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石。没有虚拟货币的区块链,就像失去水源的绿洲,难以持续发展。
然而,这就是当前的现实。对于真正致力于web3建设的从业者来说,如果无法适应这一环境,或许只能选择出海发展。这种政策导向反映了中国在推进技术创新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也凸显了监管部门对潜在金融风险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