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Circle IPO: 低利润率背后的稳定币增长潜力与合规优势
Circle IPO解析:低利润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在行业加速洗牌的阶段,Circle选择上市,背后隐藏着一个看似矛盾却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净利率持续下滑,但仍蕴藏巨大增长潜力。一方面,它拥有高透明度、强监管合规性和稳定的储备收入;另一方面,其盈利能力却显得较为"温和",2024年净利率仅为9.3%。这种表面上的"低效"并非源于商业模式失败,而是揭示了更深层的增长逻辑:在高利率红利逐步消退、分销成本结构复杂的背景下,Circle正在构建一个高度可扩展、合规先行的稳定币基础设施,其利润被战略性地"再投资"于市占率提升与监管筹码之中。
1. 七年上市长跑:加密监管进化史
1.1 三次资本化尝试的范式迁移(2018-2025)
Circle的上市历程堪称加密企业与监管框架动态博弈的缩影。2018年首次IPO尝试正值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货币属性认定模糊期。当时公司通过收购Poloniex交易所形成"支付+交易"双轮驱动,并获得多家知名机构1.1亿美元融资,但监管对交易所业务合规性的质疑以及熊市冲击导致估值大幅下跌,暴露早期加密企业商业模式的脆弱性。
2021年的SPAC尝试反映出监管套利思维的局限。虽然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可规避传统IPO的严格审查,但SEC对稳定币会计处理的质询直击要害。这一挑战虽导致交易流产,却推动公司完成关键转型:剥离非核心资产,确立"稳定币即服务"的战略主轴。
2025年的IPO选择标志着加密企业资本化路径的成熟。纽交所上市不仅需满足全套披露要求,更需接受内控审计。S-1文件首次详细披露了储备金管理机制:约320亿美元资产中,85%通过某资产管理公司的Circle储备基金配置于隔夜逆回购协议,15%存放于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这种透明化操作构建了与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等效监管框架。
1.2 与某交易平台的合作:从生态共建到关系微妙
USDC推出之初,双方通过Centre联盟合作。2018年联盟成立时,某交易平台持有50%股权,通过"技术输出换流量入口"模式快速打开市场。2023年Circle以2.1亿美元股票收购剩余50%股权,重新约定分成协议。
现行分成协议为动态博弈条款。双方基于USDC储备收入按比例分成,分成比例与某交易平台供应的USDC量相关。2024年该平台持有USDC总流通量约20%。某交易平台凭20%供应份额拿走约55%储备收入为Circle埋下隐患:当USDC在其生态外扩张时,边际成本将呈非线性上升。
2. USDC储备管理及股权结构
2.1 储备金分层管理
USDC储备呈现"流动性分层"特征:
自2023年起,USDC储备仅限于银行账户现金余额和Circle储备基金,资产组合主要包括短期美国国债证券、隔夜回购协议。组合加权平均到期日不超过60天,加权平均存续期不超过120天。
2.2 股权分类及分层治理
Circle上市后将采用三层股权结构:
此结构旨在平衡公开市场融资与企业长期战略稳定性,保障高管团队对关键决策的控制权。
2.3 高管及机构持股分布
高管团队拥有大量股份,多家知名风投和机构投资者持有5%以上股权,累计持有超1.3亿股。50亿估值IPO将为他们带来显著回报。
3. 盈利模式与收益拆解
3.1 收益模式与运营指标
3.2 收入增长与利润收缩的悖论(2022-2024)
结构性动因:
Circle财务结构逐步向传统金融机构靠拢。高度依赖美债利差与交易规模的营收结构意味着利率下行或USDC增速放缓将直接冲击利润表现。深层矛盾在于商业模式缺陷:USDC作为"跨链资产"属性增强,反而削弱发行商盈利能力。
3.3 低净利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尽管净利率承压,业务模式和财务数据仍隐藏多重增长动力:
4. 风险——稳定币市场剧变
4.1 机构关系网不再是坚固护城河
4.2 稳定币法案进展的双向冲击
5. 思考总结——破局者的战略窗口
5.1 核心优势:合规时代的市场卡位
5.2 增长飞轮:利率周期与规模经济的博弈
Circle的低净利率表象下,实质是战略扩张期主动选择的"以利润换规模"策略。当USDC流通量突破800亿美元、RWA资产管理规模及跨境支付渗透率实现突破时,其估值逻辑将发生质变——从"稳定币发行商"进化为"数字美元基础设施运营商"。这需要投资者以3-5年周期视角,重估其网络效应带来的垄断溢价。在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历史性交汇点上,Circle的IPO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整个行业价值重估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