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中国区块链监管沙盒:从地方试验到行业新常态
中国区块链行业探索"监管沙盒"实践
"监管沙盒"这一概念于2015年由英国首次提出,旨在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以测试其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监管机构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探索适合金融创新的监管方式。这一模式随后在全球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监管沙盒"的探索也逐渐展开。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的"监管沙盒"实践正在进行。
第一种是由政府主导的正式"监管沙盒"。江西赣州和香港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2017年7月,赣州启动了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这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区块链"监管沙盒"。该园区不仅提供了物理空间,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香港则于2018年11月宣布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沙盒"。香港证监会计划通过这一方式观察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作情况,以决定是否应该对其进行正式监管。这一过程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预计至少需要12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赣州和香港的"监管沙盒"模式存在一些差异。香港的模式更接近国际标准,由最高监管机构直接推行,政策实验的目标性更强。而赣州的模式更像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作为地方差异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第二种形式是一些城市或组织打着"监管沙盒"旗号进行的尝试,但实际上缺乏政府监管部门的直接参与。例如,深圳、青岛和杭州等地都曾宣布成立类似的园区或平台。然而,这些项目更像是普通的产业园区,主要聚集区块链企业,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沙盒"。
真正的"监管沙盒"应该连接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两端,共同探索适合金融科技创新的新政策。物理空间并非核心要素,关键在于"监管"本身。
目前,中国内地多数城市对"监管沙盒"的探索还停留在产业孵化阶段,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虽然这些尝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行业自律规范的形成,但要真正影响监管政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中国区块链行业的"监管沙盒"实践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能否在推动监管机制与金融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