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研究新进展:最高院课题组探讨处理方案去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30个招标课题,其中包括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问题。近期获悉,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成为该课题的研究单位。最近,一场关于"涉案虚拟货币处置问题研究"的闭门研讨会召开。参会者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东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陈新旺法官、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警用装备事业部工程师麻哲,以及多家企业代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负责人杨东教授表示,课题组已赴美进行调研。北京三中院刑庭法官指出,在确认虚拟货币具有财产属性的基础上,案件定性、犯罪数额计算和犯罪形态认定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某产权交易所介绍了联合处置的工作流程与最新进展。公安部一所工程师麻哲建议采用"双委托机制",由境内外独立主体承担处置任务。他还提出,可通过履约保函、冷钱包与保险配套等方式提升涉案虚拟货币托管的安全性。目前,课题组对涉案虚拟货币的处置研究仍处于前期阶段,尚未形成结论性观点。实务中,某产权交易所与北京市公安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但实际处置业务仍由第三方公司执行。当前处置实务仍以境内外联合处置为主。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对处置工作的推进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对涉案虚拟货币合规处置仍存疑虑。然而,北京市公安局公开介绍其处置业务合作细节,可能推动全国未来的处置工作。研讨会还关注了几个重点问题:1. 未来司法机关端处置机关是否可能从公安机关委托转为法院执行局委托?2. 处置服务费的透明化问题。3. 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普及,涉及公安、法院、财政、央行和外管局等多个部门。在中国未建立虚拟货币国家战略储备前,内地司法机关扣押的虚拟货币仍需面临处置变现。在相关政策未修改前,虚拟货币与法币的兑换业务仍需在境外进行。虚拟货币司法处置的合规性,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论证和设计,更需要实务层面的创新和尝试。这对涉案虚拟货币司法处置业务尤为重要。
最高院研究虚拟货币司法处置 专家探讨境内外联合处置方案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研究新进展:最高院课题组探讨处理方案
去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30个招标课题,其中包括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问题。近期获悉,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成为该课题的研究单位。
最近,一场关于"涉案虚拟货币处置问题研究"的闭门研讨会召开。参会者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东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陈新旺法官、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警用装备事业部工程师麻哲,以及多家企业代表。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负责人杨东教授表示,课题组已赴美进行调研。北京三中院刑庭法官指出,在确认虚拟货币具有财产属性的基础上,案件定性、犯罪数额计算和犯罪形态认定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某产权交易所介绍了联合处置的工作流程与最新进展。公安部一所工程师麻哲建议采用"双委托机制",由境内外独立主体承担处置任务。他还提出,可通过履约保函、冷钱包与保险配套等方式提升涉案虚拟货币托管的安全性。
目前,课题组对涉案虚拟货币的处置研究仍处于前期阶段,尚未形成结论性观点。实务中,某产权交易所与北京市公安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但实际处置业务仍由第三方公司执行。
当前处置实务仍以境内外联合处置为主。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对处置工作的推进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对涉案虚拟货币合规处置仍存疑虑。然而,北京市公安局公开介绍其处置业务合作细节,可能推动全国未来的处置工作。
研讨会还关注了几个重点问题:
未来司法机关端处置机关是否可能从公安机关委托转为法院执行局委托?
处置服务费的透明化问题。
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普及,涉及公安、法院、财政、央行和外管局等多个部门。
在中国未建立虚拟货币国家战略储备前,内地司法机关扣押的虚拟货币仍需面临处置变现。在相关政策未修改前,虚拟货币与法币的兑换业务仍需在境外进行。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的合规性,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论证和设计,更需要实务层面的创新和尝试。这对涉案虚拟货币司法处置业务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