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Pump.Fun及其神秘创始人的早期争议Pump.Fun作为全球最大的Memecoin工厂,允许任何人创建自己的加密货币。然而,在该平台推出数年前,一位与联合创始人Dylan Kerler同名的人士就曾通过发行并抛售自创代币获利。据调查,2017年一名叫Dylan Kerler的人发行了八种代币。其中eBitcoinCash与EthereumCash曾在加密论坛上受关注,但随后价格暴跌,投资者指控开发者进行了Rug Pull。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分析显示,这位开发者仅靠eBitcoinCash和EthereumCash的销售,在2017年就赚取了约7.5万美元的加密货币。按今日币价估算,该部分资产价值可能达40万美元。CertiK首席安全官表示:"在等待市占率与价格上涨后,他们迅速套现离场。我们强烈怀疑,EthereumCash是为Rug Pull而设计的工具。"Pump.Fun声称其存在意义是通过标准化代币发行来保护投资者。但证据显示,Dylan Kerler早期可能正是该平台试图防范的那类开发者。Pump.Fun由Noah Tweedale、Alon Cohen与Dylan Kerler三位二十出头的创业者于2024年1月创立,迅速成为Memecoin的首选孵化与交易场所。据统计,15个月内该平台通过1%的交易佣金已创收超6亿美元。三位创始人极少公开身份、所在地或公司结构。Tweedale称这种匿名是出于"人身安全"考量,以防平台管理的巨额加密资产引发攻击。关于Kerler的公开信息最少。除了英国公司注册处文件列他为董事外,他几乎没有与Pump.Fun的公开关联。Tweedale曾表示,Kerler负责带领开发团队编写平台代码与功能迭代。然而,在网络角落留下的一系列"数字线索",将这个名字与eBitcoinCash和EthereumCash的疑似rug pull操作联系起来。2017年,eBitcoinCash和EthereumCash最初由加密论坛BitcoinTalk上的两个账号推广:DOMAINBROKER与ninjagod,均属同一用户。在一则推广帖中,DOMAINBROKER提供了一个包含Dylan Kerler名字的电子邮箱,称其为"个人邮箱"。而在另一条EthereumCash主题帖中,多位用户直接称Dylan Kerler为该项目开发者。同时,有多项线索显示,Pump.Fun联合创始人Dylan Kerler与这些早期代币的开发者曾在同一地区。后者曾在Telegram群组中表示自己位于英国布莱顿。选民登记记录显示,Kerler至少在2024年时仍登记在布莱顿-霍夫地区的一处地址。Dylan Kerler似乎曾使用"Dylan Phoon"别名,该姓氏与一位62岁的Kee Fatt Phoon相同,暗示两人可能有亲属关系。多个社交媒体账号的关联信息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推测。eBitcoinCash与EthereumCash均是在ICO热潮高峰期推出。当时,数百个代币项目通过ICO从投资者手中募集了数十亿美元。许多项目被操控、夸大甚至彻底欺诈,最终引发监管收紧。EthereumCash于2017年10月初开始推广。开发者通过标准流程:在以太坊上铸造代币、搭建网站,并在各平台宣传。为制造热度,他们进行"空投"并承诺发布白皮书。项目网站宣称:"我们致力于让法币向加密货币的过渡尽可能顺畅,同时保持正直与高端氛围。"页面还展示了一张声称可用于实体消费的EthereumCash银行卡图像。短短数天内,已有数百人注册参与空投。截至10月19日,EthereumCash市值已涨至约130万美元。但随后,开发者开始暗中出货。CertiK分析显示,开发者在代币创建后数日将大量EthereumCash分发至控制下的钱包,并用于向市场大量出售。10月19日至21日期间,一个关键钱包在交易平台上出售了数百批EthereumCash,恰逢该资产价格暴跌87.9%。投资者开始恐慌并指责开发者。承诺的白皮书从未出现,开发者也从各平台消失。在几天前,他还写道:"我可以向大家保证,项目正在取得长足进展。"10月20日和21日,开发者的钱包从交易平台提取了约75,000美元收益,随后通过复杂的转账链路将资金转入中心化交易平台账户。分析师指出,这种分层处理的目的是掩盖资金流动轨迹,本身就很可疑。尽管部分投资者仍抱有幻想,但所有迹象早已昭示最终结局。如今,Pump.Fun的狂飙仍未停歇,据统计其平台日营收高达100万美元。创始人们的财富水涨船高,早已远超当年的争议项目。而在这个"造富机器"持续运转的同时,违背初衷的Rug Pull似乎仍在上演,却几乎无人问津。去年,一名少年在Pump.Fun上livestream创建并抛售了一个代币,几分钟内净赚3万美元。他兴奋地朝镜头比中指,这一幕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Pump.Fun创始人曾涉嫌操纵代币 从争议项目到亿级平台
揭秘Pump.Fun及其神秘创始人的早期争议
Pump.Fun作为全球最大的Memecoin工厂,允许任何人创建自己的加密货币。然而,在该平台推出数年前,一位与联合创始人Dylan Kerler同名的人士就曾通过发行并抛售自创代币获利。
据调查,2017年一名叫Dylan Kerler的人发行了八种代币。其中eBitcoinCash与EthereumCash曾在加密论坛上受关注,但随后价格暴跌,投资者指控开发者进行了Rug Pull。
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分析显示,这位开发者仅靠eBitcoinCash和EthereumCash的销售,在2017年就赚取了约7.5万美元的加密货币。按今日币价估算,该部分资产价值可能达40万美元。
CertiK首席安全官表示:"在等待市占率与价格上涨后,他们迅速套现离场。我们强烈怀疑,EthereumCash是为Rug Pull而设计的工具。"
Pump.Fun声称其存在意义是通过标准化代币发行来保护投资者。但证据显示,Dylan Kerler早期可能正是该平台试图防范的那类开发者。
Pump.Fun由Noah Tweedale、Alon Cohen与Dylan Kerler三位二十出头的创业者于2024年1月创立,迅速成为Memecoin的首选孵化与交易场所。据统计,15个月内该平台通过1%的交易佣金已创收超6亿美元。
三位创始人极少公开身份、所在地或公司结构。Tweedale称这种匿名是出于"人身安全"考量,以防平台管理的巨额加密资产引发攻击。
关于Kerler的公开信息最少。除了英国公司注册处文件列他为董事外,他几乎没有与Pump.Fun的公开关联。Tweedale曾表示,Kerler负责带领开发团队编写平台代码与功能迭代。
然而,在网络角落留下的一系列"数字线索",将这个名字与eBitcoinCash和EthereumCash的疑似rug pull操作联系起来。
2017年,eBitcoinCash和EthereumCash最初由加密论坛BitcoinTalk上的两个账号推广:DOMAINBROKER与ninjagod,均属同一用户。在一则推广帖中,DOMAINBROKER提供了一个包含Dylan Kerler名字的电子邮箱,称其为"个人邮箱"。而在另一条EthereumCash主题帖中,多位用户直接称Dylan Kerler为该项目开发者。
同时,有多项线索显示,Pump.Fun联合创始人Dylan Kerler与这些早期代币的开发者曾在同一地区。后者曾在Telegram群组中表示自己位于英国布莱顿。选民登记记录显示,Kerler至少在2024年时仍登记在布莱顿-霍夫地区的一处地址。
Dylan Kerler似乎曾使用"Dylan Phoon"别名,该姓氏与一位62岁的Kee Fatt Phoon相同,暗示两人可能有亲属关系。多个社交媒体账号的关联信息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推测。
eBitcoinCash与EthereumCash均是在ICO热潮高峰期推出。当时,数百个代币项目通过ICO从投资者手中募集了数十亿美元。许多项目被操控、夸大甚至彻底欺诈,最终引发监管收紧。
EthereumCash于2017年10月初开始推广。开发者通过标准流程:在以太坊上铸造代币、搭建网站,并在各平台宣传。为制造热度,他们进行"空投"并承诺发布白皮书。
项目网站宣称:"我们致力于让法币向加密货币的过渡尽可能顺畅,同时保持正直与高端氛围。"页面还展示了一张声称可用于实体消费的EthereumCash银行卡图像。
短短数天内,已有数百人注册参与空投。截至10月19日,EthereumCash市值已涨至约130万美元。但随后,开发者开始暗中出货。
CertiK分析显示,开发者在代币创建后数日将大量EthereumCash分发至控制下的钱包,并用于向市场大量出售。10月19日至21日期间,一个关键钱包在交易平台上出售了数百批EthereumCash,恰逢该资产价格暴跌87.9%。
投资者开始恐慌并指责开发者。承诺的白皮书从未出现,开发者也从各平台消失。在几天前,他还写道:"我可以向大家保证,项目正在取得长足进展。"
10月20日和21日,开发者的钱包从交易平台提取了约75,000美元收益,随后通过复杂的转账链路将资金转入中心化交易平台账户。
分析师指出,这种分层处理的目的是掩盖资金流动轨迹,本身就很可疑。尽管部分投资者仍抱有幻想,但所有迹象早已昭示最终结局。
如今,Pump.Fun的狂飙仍未停歇,据统计其平台日营收高达100万美元。创始人们的财富水涨船高,早已远超当年的争议项目。而在这个"造富机器"持续运转的同时,违背初衷的Rug Pull似乎仍在上演,却几乎无人问津。
去年,一名少年在Pump.Fun上livestream创建并抛售了一个代币,几分钟内净赚3万美元。他兴奋地朝镜头比中指,这一幕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