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用性布局:Celestia与EigenDA竞争下的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

数据可用性之战:背景、生态与展望

概述

数据可用性(DA)项目正蓬勃发展,其中具有竞争力的包括Celestia、EigenLayer、Avail、NearDA和Covalent等。

火币研究院分析认为,核心DA技术并不复杂。最简单的单机就可实现DA,最复杂如Celestia使用抽样模式实现去中心化。简而言之,DA就是存储,成本较高。如不要求以太坊级别安全,选择DA主要考虑成本和安全性的平衡。

使用DA的重要原则是:价值越高的服务,DA应尽量安全。

基于对DA赛道的全面分析,火币研究院认为未来DA可能呈现分散格局,7-8家主要DA或许足以满足需求。

谁是DA赛道最后王者?关于Data Availability War背景、生态与后续展望

1. 数据可用性问题的出现

1.1 什么是DA

数据可用性指区块生产者将区块的所有交易数据发布到网络中,以便验证者下载。如生产者发布完整数据且验证者可下载,则数据可用;如隐瞒部分数据使验证者无法下载完整数据,则数据不可用。

1.2 DA问题的两个关键点:安全与成本

DA包含两个方面:

确保验证机制安全进行,降低发布数据的成本。

为确保验证安全进行,目前L2排序器通常将L2状态数据与交易数据发布在安全性较强的以太坊上,依靠以太坊结算并获得数据可用性。

因此,数据可用性层实际是L2发布交易数据的地方,目前主流L2都将以太坊作为数据可用性层。

L2简单将数据可用性与结算都发生在以太坊上,虽安全性足够,但成本巨大。这也是L2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即如何降低发布数据的成本。

谁是DA赛道最后王者?关于Data Availability War背景、生态与后续展望

2. DA中的成本构成和降本增效方向

要让L2整体更便宜需降低发布数据的成本。主要有两种方法:

  • 降低在L1上发布数据的成本,如以太坊即将的EIP-4844升级。

  • 仿照Rollup将交易执行从L1剥离,数据可用性也从L1剥离以降低成本,即不使用以太坊作为数据可用性层。

目前DA方案中,Near DA成本最低,约$0.0016/block。其次是Celestia、EngenLayer、EIP4844等。

谁是DA赛道最后王者?关于Data Availability War背景、生态与后续展望

3. V神眼中的DA

3.1 不使用以太坊DA的方案不是真正的Layer2

Celestia爆火后,V神暗示"以太坊layer2项目必须在ETH上使用data availability"。以太坊基金会成员Dankrad Feist指出,不采用ETH作DA层的不是Rollup,也不是以太坊Layer2。

这样Arbitrum Nova和Mantle要从Layer2名单"除名",因它们只在ETH外(名为DAC的链下DA网络)披露交易数据。

Dankrad还表示,像Plasmas和状态通道这种不需要链上数据可用性来确保安全的方案仍算Layer2,但Validium(不用ETH作DA层的ZKRollup)不算Layer2。

3.2 使用非以太坊作为DA,那么它就是以太坊Validium

V神后来在推特回复中表示"作为validium对许多应用是正确选择,使用良好的分布式DA保证系统可增加validium的实际安全性"。

他认为rollup的核心是无条件安全保证:即使所有人与你为敌,你也能取出资产。如数据可用性依赖外部系统,就无法得到这种保证。

3.3 关于ENS与Data availability

ENS域名服务定义一套交互逻辑,用户输入短域名可自动连接ENS智能合约对应的关联长地址,解决EOA地址复杂难记且不易辨识的痛点。ENS的域名服务更指向用户流量更庞大的未来扩展市场,尤其是Mass Adoption用户群体。而layer2才是以太坊扩展并吸纳大流量的未来。

V神认为若ENS域名解析方案不能覆盖layer2,只停留在以太坊主网层面,很难打开想象空间。基于此背景,V神在推特中说明ENS的重要性,"it needs to be affordable!"。ENS自然会考虑面向layer2提供一整套数据解析方案,使用户可直接在layer2上进行域名解析和数据查找,减少对各自layer2偏中心化网关的依赖。

用户在layer2上要正常使用ENS域名,前提需要调用且验证以太坊主网上的全局数据。这意味着要享受ENS的这套服务必须得采用正统的以太坊Data Availability能力,那些基于OP Stack走发链捷径且把DA放在Celestia等第三方DA平台上的layer2就无法兼容ENS了。V神的深层意思是用ENS给layer2众平台定一套可交互操作性规范标准,同时收拢一下DA控制力。

3.4 V神谈Plasma回归

  1. Vitalik文章中说,以太坊的2层扩容方案原本有:Plasma、Rollup、Validium、Parallel等多种方案,Vitalik期待中的扩容方向应该是均衡发展,适配各类应用场景进行多样化的layer2构建,但现实市场格局是,Rollup方案一家独大,且日益内卷。

  2. Plasma相当于侧链解决方案,会定期向主网同步默克尔状态数据,是一种数据和计算依赖主网的扩容方案。这样2层可以用非常中心化的方式,且设计非常复杂的账本模型来高效扩展,还能复用主网validator这些系统能力。Vitalik新文章重新搬出Plasma,而且引导了ZK+Plasma的扩容解决方案,显然又是一次事关layer2政治摇旗。

3.5 小结

V神的各种操作,总结起来就是:

DA需求过旺,但又不想把市场分给Celestia。先说安全性,又祭出ENS的事,最后发现市场不买单,还是有很多人去用第一方DA,干脆说使用Validium也算,过几天又翻出陈旧的Plasma有意引导市场往ZK+Plasma方向探索。从其本意上来讲,就是要不断地把DA市场往以太坊上面拉过来。

谁是DA赛道最后王者?关于Data Availability War背景、生态与后续展望

4. DA解决方案和各DA项目梳理

4.1 DA解决方案

DA层的方案有很多。从大方向上分,可分为链上和链下两部分。

链上解决方案: 指L2依然将以太坊作为DA层,并依靠以太坊降低数据可用性成本。这意味着以太坊未来将作为实时公告板,板上数据公告一段时间后便会删除,L2必须自己想办法储存所有数据的备份。

链下解决方案: 即不再将以太坊当做DA层,转而寻找更经济的方式获得数据可用性。根据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不同,可将链下解决方案分为四种:Validium、数据可用性委员会(DAC)、Volition、通用型DA方案。

谁是DA赛道最后王者?关于Data Availability War背景、生态与后续展望

4.2 Celestia

Celestia是模块化公链的开山鼻祖,基于Cosmos SDK开发,专注于数据可用性。是目前已主网上线的强有竞争力的DA龙头项目。

技术特点:

  • 数据可用性采样(DAS) DAS使轻节点无需下载整个区块即可验证数据可用性。Celestia使用二维RS纠删码编码方案对区块数据重新编码以实现轻节点的DAS。

  • 命名空间默克尔树(NMT) NMT使Celestia上的执行层和结算层仅下载与其相关的交易。Celestia将区块当中的数据划分为多个命名空间,每个命名空间对应构建在Celestia上的rollup等应用,每个应用仅需下载和自己相关的数据从而提高网络效率。

Celestia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从应用程序获得收入:

  • 支付blob space费用:Rollup使用$TIA付费,将数据发布到Celestia的blob space。

  • 支付gas费用:开发人员使用$TIA作为Rollup的gas代币,类似于基于以太坊Rollup的ETH。

发展潜力:

  • 项目已上线,技术成熟度较高

  • 潜在的丰富空投,来自$TIA的质押,如项目Dymension、Altlayer的空投对象都会选择$TIA的质押者,未来更多以太坊Layer2项目、模块化公链、Cosmos生态项目都可能走类似空投路线。

  • 生态丰富性:与跨链桥、结算层方案、defi项目、游戏、排序器等合作。

  • DA合作项目方不断增加,包括Manta、Eclipse、Caldera、Snapchain。同时还与Arbitrum Orbit集成、与Polygon CDK集成、与Aevo衍生品交易平台集成等。

谁是DA赛道最后王者?关于Data Availability War背景、生态与后续展望

4.3 EigenDA

EigenLayer是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Restaking)协议,允许用户将ETH、lsdETH及LP Token重新质押在其他侧链、预言机、中间件等,作为节点并得到验证奖励,这样第三方项目可享受ETH主网安全性,ETH质押者也能获得更多收益,实现双赢。

EigenDA是建立在以太坊上利用EigenLayer Restaking构建的去中心化数据可用性(DA)服务,并将是EigenLayer上的首个主动验证服务(AVS)。与Celestia或Avail不同,EigenDA不需要引导新的验证器集,以太坊验证者可自由选择加入。

技术特点:

  • 增强以太坊的DA能力:Blob区块数据+KZG承诺

EigenDA调动了坎昆升级后的Blob区块数据+KZG承诺,Rollup链可对Blob Data进行纠删码生成KZG承诺然后发布到EigenDA合约,由EigenDA节点给后续链DA能力进行保证,相当于增强了以太坊的DA能力。关键是,EigenDA整个过程都围绕Blob、KZG这些以太坊既有基础设施完成,其节点验证工作也由以太坊Validators参与。

  • 无自主共识和P2P网络

EigenDA节点必须在以太坊L1上的EigenLayer合约中重新抵押ETH(或ETH衍生品)。EigenDA节点是以太坊验证器的子集。随后,DA购买者(如rollup,也称分散者)收到数据blob后,用纠删码对其编码,并生成KZG承诺,发布并分发以供节点确认。之后,分散者一一收集这些签名,生成聚合签名,并将其发布到EigenDA智能合约,EigenDA智能合约对签名进行验证。

  • 采用托管证明方式

EigenDA没有采用数据可用性采样方式验证节点是否真正存储数据,而是使用托管证明方法。任何人都可向EigenDA智能合约提交证明,该证明将由智能合约验证。如验证成功,惰性验证器将被削减。

发展潜力:

  • 多个合作项目方,与Celestia展开竞争:现已集成Celo、Mantle、Fluent、Offshore、OP stack等多个L2项目;

TIA8.0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HashRateHermitvip
· 1小时前
DA优势太多,我磕
回复0
Liquidation Therapistvip
· 08-12 20:30
天天嗑da 已经麻了
回复0
PancakeFlippavip
· 08-12 20:28
不过是存储罢了 炒到天上去了
回复0
梯子上的工具人vip
· 08-12 20:22
赌7家全寄了最后独活
回复0
Liquidity_Witchvip
· 08-12 20:18
八家就够了?寡头垄断了属于是
回复0
白嫖小能手vip
· 08-12 20:12
选啥不好偏要选DA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