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世界中的遊戲規則往往出人意料。曾經有傳言稱,某財庫的"廣告位"是可以通過購買代幣獲得的。具體做法是,項目方購入一定數量的該平台代幣,作爲交換,平台會將一部分資金用於購買項目方的代幣,剩餘部分則投資主流加密貨幣。當時聽到這種做法,我們覺得荒謬可笑。然而,當真有中間人帶着這樣的提案找上門時,我們才意識到自己才是井底之蛙。在加密貨幣領域,融資和政治選舉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走關係"。回想2017年ICO熱潮時,我們天真地以爲只要做好產品、在論壇宣傳、設置ICO地址就萬事大吉。我們將大量精力投入到與社區互動和產品開發中。後來才明白,這個圈子裏還需要認識業內大佬、尋找顧問、爭取機構支持、聯繫做市商和交易所等諸多環節。加入某個陣營往往意味着要與另一方保持距離。在這個聲稱要"重塑世界交易體系"的新領域,派系之爭依然存在。有傳言稱,如果你選擇在某個交易所首發,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交易所的上市進程;如果得到某個社區的支持,可能會失去其他投資者的青睞;選擇某家風投可能會影響其他投資機會。雖然這些"二選一"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隨着行業的成熟和專業化,利益考量逐漸淡化了派系之爭。畢竟在巨頭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其他玩家只有團結才能分得一杯羹。心理學理論指出,人的注意力有限,爲了更好地區分事物,我們習慣給人和事物貼標籤。在Web3領域,這種標籤化更爲明顯,涉及市值、行業、功能、投資方、代幣發行渠道等多個方面。大家都在尋找一個支點,希望通過它來實現信任背書、快速識別項目特性、了解項目階段、管理預期等目標。通過這些標籤,人們可以快速形成初步印象並展開想象。例如,得到某知名投資機構支持的項目,通常會被認爲是優質項目或有上市預期。這些標籤背後是品牌溢價,大牌之間的合作也遵循類似邏輯。標籤爲想象空間奠定基礎,剩下的就看個人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期望了。網路熱點的傳播邏輯也相似,往往依托於一個廣爲人知的"敘事"或"IP",因爲這樣可以降低理解成本。從少數人的關注到逐漸擴散到更廣泛的羣體,這是一個典型的傳播過程。人性使然,當一個人賺錢時,你可能覺得是運氣;當多人賺錢時,你可能會開始關注;當一羣人都在賺錢,尤其是那些有影響力的人,並且他們能夠言之鑿鑿地解釋原因時,大多數人就會開始嘗試。這些觀點不斷被重復,直到觸動觀衆的情緒。Web3就像一個夢幻王國,人們都在尋找下一個機會。站在高處的人則密切關注着大衆的反應,試圖從他們的熱情中獲取利益。無論是鏈上活動的繁榮還是新的敘事出現,大家都明白最終要回歸價值。然而,人性中的叛逆因素,尤其是在加密貨幣圈,總是驅使人們想要逆天改命。就像明知生老病死的規律,卻希望自己能夠例外。因此,許多人經歷着從最初的懷疑到嘗試,再到全身心投入,最後慘淡收場的循環。然後又開始關注下一個類似的項目。我們所能看到的風口,可能只是某些人想讓我們看到的幻象,而財富效應則是誘人的誘餌。在這個圈子裏,我們似乎總是在重復着分分合合的循環,難以跳出這個怪圈。
Web3世界的遊戲規則:標籤化、派系之爭與財富幻象
Web3世界中的遊戲規則往往出人意料。曾經有傳言稱,某財庫的"廣告位"是可以通過購買代幣獲得的。具體做法是,項目方購入一定數量的該平台代幣,作爲交換,平台會將一部分資金用於購買項目方的代幣,剩餘部分則投資主流加密貨幣。當時聽到這種做法,我們覺得荒謬可笑。然而,當真有中間人帶着這樣的提案找上門時,我們才意識到自己才是井底之蛙。
在加密貨幣領域,融資和政治選舉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走關係"。回想2017年ICO熱潮時,我們天真地以爲只要做好產品、在論壇宣傳、設置ICO地址就萬事大吉。我們將大量精力投入到與社區互動和產品開發中。後來才明白,這個圈子裏還需要認識業內大佬、尋找顧問、爭取機構支持、聯繫做市商和交易所等諸多環節。加入某個陣營往往意味着要與另一方保持距離。
在這個聲稱要"重塑世界交易體系"的新領域,派系之爭依然存在。有傳言稱,如果你選擇在某個交易所首發,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交易所的上市進程;如果得到某個社區的支持,可能會失去其他投資者的青睞;選擇某家風投可能會影響其他投資機會。雖然這些"二選一"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隨着行業的成熟和專業化,利益考量逐漸淡化了派系之爭。畢竟在巨頭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其他玩家只有團結才能分得一杯羹。
心理學理論指出,人的注意力有限,爲了更好地區分事物,我們習慣給人和事物貼標籤。在Web3領域,這種標籤化更爲明顯,涉及市值、行業、功能、投資方、代幣發行渠道等多個方面。
大家都在尋找一個支點,希望通過它來實現信任背書、快速識別項目特性、了解項目階段、管理預期等目標。通過這些標籤,人們可以快速形成初步印象並展開想象。例如,得到某知名投資機構支持的項目,通常會被認爲是優質項目或有上市預期。這些標籤背後是品牌溢價,大牌之間的合作也遵循類似邏輯。
標籤爲想象空間奠定基礎,剩下的就看個人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期望了。網路熱點的傳播邏輯也相似,往往依托於一個廣爲人知的"敘事"或"IP",因爲這樣可以降低理解成本。從少數人的關注到逐漸擴散到更廣泛的羣體,這是一個典型的傳播過程。
人性使然,當一個人賺錢時,你可能覺得是運氣;當多人賺錢時,你可能會開始關注;當一羣人都在賺錢,尤其是那些有影響力的人,並且他們能夠言之鑿鑿地解釋原因時,大多數人就會開始嘗試。這些觀點不斷被重復,直到觸動觀衆的情緒。
Web3就像一個夢幻王國,人們都在尋找下一個機會。站在高處的人則密切關注着大衆的反應,試圖從他們的熱情中獲取利益。
無論是鏈上活動的繁榮還是新的敘事出現,大家都明白最終要回歸價值。然而,人性中的叛逆因素,尤其是在加密貨幣圈,總是驅使人們想要逆天改命。就像明知生老病死的規律,卻希望自己能夠例外。因此,許多人經歷着從最初的懷疑到嘗試,再到全身心投入,最後慘淡收場的循環。然後又開始關注下一個類似的項目。
我們所能看到的風口,可能只是某些人想讓我們看到的幻象,而財富效應則是誘人的誘餌。在這個圈子裏,我們似乎總是在重復着分分合合的循環,難以跳出這個怪圈。